课程体系

2022-01-06

1.jpg

北京市三帆中学课程方案

 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凸显我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依据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依据北京市三帆中学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学校制定并实施《北京市三帆中学课程方案》。

 一、    课程实施的目标

   制定和实施《北京市三帆中学课程方案》,使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质达到一流;使学校课程建设在北京市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原则

在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学校坚持遵循全面均衡、以校为本、自主选择、优化整合以及科研引领的原则,使课程建设科学化、规范化。

1.   全面均衡原则

切实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均衡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2.   以校为本原则

立足学校已有的课程改革经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有多元化发展需求和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群体等课程建设优势,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

3.   自主选择原则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4.   优化整合原则

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整合学科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整合,推进全员德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5.   科研引领原则

注重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加强对课程实施效果的监控,形成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机制。

    三、课程结构

北京市三帆中学通过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建立以基础型课程、丰富型课程、发展型课程及专长型课程为核心的多元化课程体系。见下表: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基础型课程

  

  

  

  学/数学专题

  学/数学专题

  学/数学专题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

  

  

  

  

  

  

  

  


  

  


  

  



物理/物理实验探究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

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


研究性学习1

研究性学习1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

丰富型课程

兴趣类选修课

兴趣类选修课


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


艺术节/科技节

艺术节/科技节


体育嘉年华

体育嘉年华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

发展型课程

研究性学习2

研究性学习2


语言文学专题课

语言文学专题课


人文社会科学专题课

人文社会科学专题课


自然科学与技术专题课

自然科学与技术专题课


专长型课程

学科专长课程

学科专长课程

学科专长课程

艺术专长课程

艺术专长课程

艺术专长课程

体育专长课程

体育专长课程

体育专长课程

科技活动课程

科技活动课程

科技活动课程

 

备注:“研究性学习1”指全员参与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2”特指科技类研究性学习项目。

1. 基础型课程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及以学生习惯培养为核心的特色校本课程,是以夯实学生共同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形成和发展为目标的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   丰富型课程包括兴趣类选修课和学校特色活动,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为目标的课程。

3.   发展型课程包括专题研究课程和进一步开展的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专题研究等方式进行的,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

4.   专长型课程是为在学科、科技和文体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专长,参加高水平竞赛,为高一级学校和专业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的特长生为目标的课程。

四、课程安排与实施

1. 七——九年级课程安排(略)

2.   关于基础型课程安排的说明

⑴ 规范设置学科课程,每节课40分钟,按照上级要求开齐开足课程,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课程要求。

⑵ 七年级在国家课程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节数学专题校本课程,规范教学计划、教材、教学监控和评价等环节,加强学生数学基础训练,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⑶ 八年级增加一节物理实验探究校本课程,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 九年级按照上级要求设置思想品德课、音乐课、美术课,同时适当侧重中考科目的课时安排,并安排学科专题校本课程。

⑸ 七、八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节课60分钟,学生全员参与。

⑹ 在国家每周三节体育课的设置要求上,每周增设两节体育活动校本课程,配合每天两套课间操,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⑺ 每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的8:00—8:15,安排语文、英语学科晨读,强化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星期三同一时间段安排校本教育活动。

⑻ 劳动技术安排在八年级集中开设;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安排在七、八年级,每学期组织2次活动。

⑼ 三个年级均开设习惯养成教育课程,每月开展一次活动。

3.   关于丰富型课程安排的说明

⑴ 兴趣类选修课每节课60分钟;教师提交开课申请及课程纲要,经审批后由教学处统一安排课程的开设并组织实施;学生可依据自身差异、兴趣爱好充分自主选择。

⑵ 社团活动和兴趣类选修课同一时间开设。

⑶ 每年四月初举办为期一周的科技节/艺术节,奇数年为科技节,偶数年为艺术节。

⑷ 每学期期中之后开展体育嘉年华活动,分集体项目和个人挑战项目两大类。

4.   关于发展型课程安排的说明

⑴ 发展型课程课时60分钟,每周一课时。

⑵ 研究性学习2(即科技类研究性学习项目)要求导师指导学生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并参与高水平的科技竞赛活动。

⑶ 开设各类专题课程的教师要制定学期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开设的目标、内容与任务。

5.   关于专长型课程安排的说明

⑴ 数学、物理、语文、英语、体育等学科开设学科专长课程,建立导师团队,明确培养目标,设计教学专题。

⑵ 合唱、舞蹈等艺术专长课程每周开展活动2次,每次2课时。

⑶ 女子乒乓球队与什刹海体校联合组建,每天训练2-3小时。

⑷ 男子排球队与二附中排球队统一管理,每周4次,每次2小时。

6.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教育专题课程以及校本课程的三级整合

    学校遵循课程方案的整合优化原则,整合三级课程,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具体安排如下:

 

  

    

     

         

七年级

(上)

专题教育

国防教育

入学教育

专题教育

毒品预防

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

专题教育

关于本地或家乡的研究

讲座活动

八年级

(上)

专题教育

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

讲座活动、与物理课程整合

专题教育

环境、人口教育

讲座活动

八年级

(下)

专题教育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与地理课程整合

专题教育

预防艾滋病

与生物课程整合

专题教育

时事政策

讲座活动、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

七年级

地方课程

《我爱我的家园》

与研究性学习、地理课程整合

八年级

地方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纳入发展型课程

七、八

年 级

地方课程

写字课

与语文课程、美术课整合

 

五、课程管理与保障

1.建立学校课程管理机构,组织推进课程实施,完善学校各项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四类课程的管理细则。

2.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和教师的专长优势,围绕四类课程组织编写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推进四类课程的实施。

3.开发运行学校课程网络管理平台;实施多元的课程评价手段,健全反馈机制,监控课程开发质量。

4.加强教师培训,扩大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课程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满足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

5.充分利用我校所依托的北京师范大学、西城区和北京师大二附中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保证课程方案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