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专家讲座

2024-10-12

为进一步推动新课标理念的学习与实践,2024年10月8日,我校教学处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徐扬副教授,为全体教师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讲座的主题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学评价设计与实施”,旨在深入探讨教学评价的理念与实践方法。

活动由教学处殷寒君主任主持。殷主任首先介绍了徐扬教授,并介绍了本次讲座的背景,是为了回应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改过程中关于评价方面的困惑和难题,也为了给本学期以“落实教学评一体 提升学习收获”为主题的第七届“教研月”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做准备。

  

1732515344721098600.jpg

1732515344877027209.jpg

1732515345149003354.jpg


徐教授凭借其丰富的研究经验,发挥她多年指导一线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优势,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及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生动而深入地阐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理念、设计框架及实施策略。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使全体教师对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核心方面展开:

一、我们为什么要做评价

徐扬老师从评价的初步认识入手,通过对教师的调研结果分析,对当前教学评价中的问题进行归因。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为例,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的新要求,强调了“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深入理解“教、学、评”一致性并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徐老师介绍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六个要素,结合学科的案例,徐老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案例,展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评价,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二、我们怎么做评价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徐老师针对教师们在评价实操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给出了详细的回应和指导,并展示了有效的评价方法。

1. 基于学生活动的表现性评价

徐老师首先明确了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的意义,并通过各类评价量规的示例,以口头报告评价量规为例,详细阐述了设计评价量规的三个关键步骤:首先是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其次是明确各个水平和描述项,最后是进行检测和修改。此外,还结合数学学科作业分析的具体案例,深入展示了表现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基于教师行为的评价

在基于教师行为的评价方面,徐老师以物理学科为例,运用RTOP方法进行了课堂评价,并给出了课程评价标准与具体要求。通过举例不同层次的提问,引导教师们反思:如果提问总是低效,是否需要对教学整体设计和实施进行有效改进。同时,还介绍了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评价的检测工具,包括UbD六侧面和LICC课堂观察模式工具,为教师们提供了有力的评价支持。

三、我们如何实施评价

在讲座第三部分,徐老师深入讲解了如何有效实施基于学生活动的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拟真情境中,运用目标知识和技能,创作或展示表现(过程),基于评分规则,评估学生关键能力。同时,介绍PISA和TIMSS测试框架在科学素养评价中的应用,有助于反馈教学情况,优化教学策略。

具体实施层面,讲座通过案例展示了纸笔类、模拟类、探究类实验评价方式,以及基于学习成果、学情前测、学习表现增值性和作业的表现性评价。其中基于作业的表现性评价,针对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徐老师提出基于学科课程标准,设计指向能力发展的综合活动作业,并结合大单元教学理念,详细阐述了单元作业的设计路径、层级结构及原则,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指导。

讲座结束时,徐老师分享了一份好量规的评价标准,并补充教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维度、追求多元化目标的过程,旨在诊断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殷寒君主任在活动总结时提到,徐扬老师的精彩讲座,全面回应了此前教师们所提及的实践中的疑惑,深化了老师们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理解,将促进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积极运用,丰富学生学习过程设计,提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