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邀请专家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策略》讲座

2024-10-18

2024年10月15日,我校教学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胡久华教授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题为“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策略”的专题讲座。

会议由教学处主任殷寒君主持。殷主任提到从2001年第八次课改开始就提出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关键。2022年版新课标再次强调了这一点,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新课标都明确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要求。项目化学习和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概念,都是当前教学方式变革的热词,它们从不同角度回答“学习如何发生”这个核心问题。本次专家讲座正是基于老师们前期已有实践和相关困惑而展开。

胡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研究经验,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享和现场互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念、设计方法和具体实施策略。讲座内容丰富且极具启发性,令在场教师对如何在教学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项目式学习的含义与重要性

胡久华教授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倡导核心素养作为背景切入,指出项目式学习是被认为是最具有核心素养融合发展效力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胡教授特别强调,项目式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复杂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高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我导向能力。她引用了大量化学学科的研究案例,表明在应用项目式学习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均显著提升。

二、如何设计项目式学习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胡久华教授详细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她首先提出了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确立项目明确目标问题拆解项目规划活动设计(包括课程资源和素材)评价量规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应重点考虑以下三点:

1. 确立明确项目目标:项目式学习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和做人做事的态度展开。那么如何来判断项目是否合适呢?需要考虑项目是否涵盖核心知识、结构化的知识内容,项目是否真实和富有意义,项目是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有充足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连续进阶,以及项目是否让学生感兴趣,有驱动性,可实施。

2. 驱动问题具有挑战性:驱动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问题,而是一个复杂、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例如,在低碳行动方案设计中的驱动问题,学生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思考如何通过日常行动减少碳排放,这一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科学知识,还需要他们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思考。

3. 项目任务真实且有意义:项目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它的任务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参与真实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三、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在设计好项目式学习后,如何有效实施也是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之一。胡教授通过一个“制作金属纪念牌”的案例,感受到“导引课”的重要性。在导引课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使他们能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

与此同时,胡教授也提出了一个值得教师们深思的问题:如何保证所有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参与度与收获呢?建议教师应当设计不同层次的子任务,确保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项目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比如设置的任务或问题成为教师讲解的内容、没有项目拆解和规划、问题解决和知识学习割裂等等。

她还提到了在开展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面临的挑战,比如有的学生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更喜欢老师系统讲解,或者这种学习模式浪费时间(准备时间长),效率不高、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基于这些教师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胡教授有针对性地提供给老师们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讲座的最后,教授对项目式学习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她认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将成为越来越多课堂中的主流教学方式。鼓励在场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创新,将项目式学习与其他教学策略相结合,探索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她相信,项目式学习将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创新可能。

感谢胡久华教授的精彩讲座,我校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为大家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提供了诸多启示。项目式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革新它将为我校践行新课标理念的探索带来新的生机。


1732515210070048616.jpg

1732515210243057861.jpg

1732515210395041856.jpg